打印

[架空历史] 兵临天下【作者:高月】(全书完)

0
  第790章 挖渠引水

  对于成都南市而言,存在了近十年的兑换黑市被扫荡绝对是一件大事,黑市已是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黑市兑换很有信誉,不但货真价实,而是买卖自由,只是几个月前一伙人兑换黄金的生意开始后,黑市的信誉才渐渐遭到破坏。

  对这种破坏声誉和规矩的行为,南市的商人们深恶痛绝,直到军队清剿了整个南市的黑市,商人们还在暗骂这伙人,但一切都难以挽回,一百多名黑市钱贩子被抓走,据说将面临极刑处决,整整一个上午,南市的商人们都在讨论这件事。

  赵亭赶到南市时,正逢生意最热闹的午后时分,但今天的南市却比较冷清,客人比平时少了一半多,随处可见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已经完全封锁了黑市所在的几处地盘,还有士兵在挨家挨户搜查,据说逃跑了几个头目。

  赵亭放慢马,跟随酒保来到一家旅舍前,士兵还没有搜到这里,酒保指了指旅舍,低声道:“就在这里,在二楼最东面的一间屋里。”

  赵亭翻身下马,将马缰绳扔给酒保,直接走进了旅舍,他也不用通报,直接上了二楼,二楼光线昏暗,十分安静,似乎没有一个人,只听见脚下木地板出的‘咔咔!’声,赵亭一直来到最东面的一间屋前,他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动静,门似乎没有关,他一把推开了门,却一下子惊呆了。

  只见屋子里站满了汉军士兵,每个人都端着劲弩,冷冷地对准了他,不等他反应过来,后脑被重重一击,顿时晕死过去。

  这时,杨添从里屋走了出来,看了看躺在地上的赵亭,点点头对张继道:“就是他!”

  张继一挥手,“将他带走!”

  士兵架起了昏迷中的赵亭,迅离开房间,张继拍了拍杨添的肩膀,笑眯眯道:“我们会给你确凿证据,他出卖了你们,剩下该怎么办,你应该清楚吧!”

  杨添心中着实紧张,又问道:“你们会把他放回来吗?”

  “这个由你来决定,你若希望他回去,我们就放了他。”

  杨添一咬牙道:“放了他会节外生枝,就让他失踪好了。”

  张继点了点头,“好吧!你立刻回去,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一个时辰后,我们要清剿黄河酒馆,你尽快带人撤离。”

  杨添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他默默点头,转身离开了房间

  旅舍外面,报信的酒保牵着两匹马,正伸长脖子等待赵亭出来,这时,他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喊他,一回头,只见十几外的小巷口,杨添正向他招手,神情十分紧张,酒保一怔,连忙牵马上前道:“赵领上去找你了,你怎么在这里?”

  杨添一把将酒保拉进小巷,低声道:“这家旅舍的掌柜将我出卖了,幸亏我逃得快,旅舍里有陷阱。”

  酒保大吃一惊,“可是领已经进去了。”

  “嘘!”

  杨添伸出指头,止住了他的话,指了指旅舍大门,紧张道:“你快看,出来了!”

  酒保悄悄探头望去,只见大门前驶来一辆被遮蔽得严严实实的马车,马车刚刚停下,便从旅舍里走出七八名士兵,架着一名蒙了头罩之人,从衣服身材来看,正是他们的领赵亭,直接被送上了马车,酒保吓得呆住了,领居然被抓了,这可怎么办?

  杨添狠狠瞪了他一眼,怒斥道:“我不是给你说过了吗?我晚上自己会回去,不要带他来,这里太危险,现在出事了,该怎么办?”

  酒保吓得低下头,杨添重重哼了一声,“跟我回去!”

  他带着酒保穿过小巷,从另一扇小门出去,翻身上马,向西城方向奔去

  半个时辰后,在黄河酒馆的一间屋子里,杨添召集众人训话,“我的手下是因为黑市兑钱被抓,汉军暂时还不会怀疑到他们的身份,但赵将军被抓情况就不同了,他一向随身携带令牌,身份很容易暴露,我并不想怀疑赵将军的忠诚,但汉军的残酷刑具并不是每个人都熬得住,一旦赵将军招供,我们就会有灭顶之灾,我们要有准备,马上关闭店门,所有人立刻去烧毁资料,动作要快,大家现在就去!”

  二十几名手下轰然答应,纷纷奔去烧毁各种情报,店门也随之关闭,一些客人也被请出了酒馆,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赵亭被抓虽然只是意外,但他很可能由此暴露身份,杨副领说得很对,一旦赵亭扛不住刑具,他们这里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一刻钟后,众人开始分批向城外撤离,杨添最后带着几名手下离开了酒馆,众人都集中在城外的一家酒馆里,紧张地等待着消息,不多时,西城门忽然增加了士兵防御,开始严格盘查每一个出城的人,形势骤然紧张起来,这时,一名留守监视酒馆的手下慌慌张张跑来报告,“启禀副领,我们酒馆来了大批军队,足有上千人,将酒馆团团包围,有士兵踹门冲进去了。”

  这个消息令所有人都感到万分庆幸,也一阵阵后怕,果然出事了,他们只要稍微晚撤离一刻钟,就一个都逃不掉,所有人的目光都向杨添望去,领赵亭可能背叛了,现在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副领身上。

  杨添心中也暗感庆幸,其实这条计策中有不少漏洞,比如汉军怎么会知道赵亭会来,居然躲在房间里等候,再比如他的手下都被抓了,而他是怎么逃脱?

  还有,其实赵亭身上并没有带令牌,汉军怎么会知道他是曹军探子?以赵亭的头脑,他完全可以说自己也是黑市成员,别的人都没有审讯,汉军也不会这么快单独审讯他。

  这些漏洞其实经不起推敲,关键是现在没有时间给这些手下去推敲,所有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毕竟他是第二号人物。

  杨添对众人沉声道:“虽然黄河酒馆被端了,但我手上还有大量兑换的赤金和黄金,被我寄放在南市的隐蔽之处,我们有这笔钱,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但我对大家有一个要求,就是要绝对服从命令,这样我们才能生存下去,完成我们的任务,谁胆敢有异心,出卖自己兄弟,我绝不会饶他,另外,我知道赵亭待各位比较刻薄,请大家放心,跟着我杨添混,我至少能保证每个人都一笔横财,可以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杨添威胁加笼络,稳住了手下的情绪,当天晚上,他们从南门入城,进入了南市,进入了杨添的一个秘密藏金店铺,当每人得到五斤赤金的赏赐后,赵亭的威望便在他们心中消失了,他们开始转而效忠杨添,至于杨添后台是谁,和这些手下毫无关系。

  次日一早,杨添借口打探消息,独自一人来到了位于南市大门外的一家酒馆里,他上了三楼,被酒保领进一间雅室,推开门,关喜和张继已经在房间里等待他多时了。

  “参见关将军!”

  虽然关喜是个女人,但杨添却知道她地位很高,甚至可以向汉王直接汇报,而张继只是她的手下,关喜一摆手笑道:“杨领请坐!”

  杨添苦笑一声,坐了下来,他先问道:“赵亭现在怎么样了?”

  关喜微微一笑,“正如杨使君的预料,赵亭一口咬定他只是黑市兑金商人,不露任何口风,不过请杨使君放心,他是否招供已经不重要,他不会再出来,一个月后,他将作为黑市兑金商人处斩,不会给他任何机会了。”

  杨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小声道:“赵亭这些年买通了不少人,我觉得还是尽快处斩好,免得夜长梦多,陡生意外。”

  “可以,如果杨使君这边顺利,我今晚可以处决他。”

  杨添连忙道:“我这边已经安顿下来,我们昨晚商量,准备新开一家骡马店作掩护。”

  说到这,杨添取出一份名单,递给关喜道:“这是昨晚我整理的一份名单,是这些年被赵亭收买的官员,请将军过目。”

  关喜接过名单看了看,大多是中低层的官员,也有几名汉军牙将,但无论如何,这份名单对他们很重要,关喜点点头赞道:“杨使君做得很好,请继续努力,我们很快会给杨使君一些有用的机密,作为杨使君的政绩,希望杨使君早日高升。”

  杨添大喜,起身深施一礼,“感谢关将军厚爱!”

  刘璟官房内,关喜被侍卫领进了房间,此时刘璟正坐在桌后批阅一些重要的奏疏,他今天是第二天正式办公,公务十分繁忙,很多积压的重要文书都要需要他事后批准,这是一种必要的程序,虽然他不在成都,平章台可以协商决定一些重大政务,但事后一定要禀报刘璟,让他了解具体情况。

  所以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刘璟一直在忙碌地批阅这些‘事后奏疏’,这时,侍卫在门口禀报道:“关校尉来了。”

  刘璟抬头见关喜走了进来,便笑着放下了笔,“关将军给我带了什么好消息?”

  关喜上前行一礼,便将这两天生的事情详细向刘璟汇报,最后取出了名单,呈给刘璟,“这是杨添给卑职的名单,是被曹军收买的一些官员和将领,一共有二十五人,请殿下指示,是否立即抓捕?”

  刘璟接过名单仔细看了一遍,这些名字他都不熟悉,应该职务不高,他又将名单还给关喜道:“我曾经说过,放长线钓大鱼,不用急着抓捕他们,监视住他们便可。”

  “可是”关喜迟疑一下道:“既然赵亭变节,就应有人被抓捕才符合情理,若不动他们,反而会被怀疑。”

  刘璟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既然如此,可抓捕几名军方将领,他们危害较大,而这些文官暂时不动,监视他们。”

  “卑职遵令!”

  刘璟一招手,将秘书郎林进叫上前,对关喜笑道:“我已经向孝之交代过,他可以被杨添收买,提供给他一些重要文书。”

  林进向关喜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好,这时刘璟又取出一份文书,递给林进笑道:“对我而言,杨添的重要性是在邺都,而不在成都,这是一份平章台的议事记录,有迁都长安和关于动合肥之战的计划,你可以交给杨添,让他在适当的时候报告给邺都。”

  “微臣遵令!”林进接过了文书。

  关喜在旁边吃了一惊,连忙道:“殿下,合肥的作战计划,这么重要的情报要给曹军吗?”

  刘璟淡淡一笑,“进攻合肥是明谋,曹操心中非常清楚,告诉他无妨,对我们的计划影响不大。”

TOP

0
  第791章 监督之权

  在满城的爆竹声中,建安二十年的新年终于来临,今年邺都的新年依然和往年一样低调,官府没有组织任何庆祝活动,所有的新年庆贺都是由民间自主进行,曹操的理由很简单,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在他看来,官府组织新年活动就是一种不必要的开支。

  但曹操为了节俭,连新年朝会的惯例也一并取消,这就有点让人不解了,毕竟这是汉帝唯一一次和大臣们接触的机会,很多人便猜测,曹操节俭只是一个借口,关键是他要彻底架空汉帝,剥夺汉帝和大臣们见面的任何机会,这才是曹操的真正目的。

  不过取消新年朝会也受到大多数官员的欢迎,因为他们便可以有时间好好举行族祭,不像往年那样仓促了。

  正月初二,按照习俗这一天不能出门,家家户户也不能生火,吃寒食,喝凉水,亲人团聚一堂,将先祖之灵送走。

  大街上也冷冷清清,看不见一个行人,只偶然有一队巡逻的士兵走过,这时,远处传来了急促的车马声,打破了宁静的清晨,很快,一辆马车疾驶来,两边跟随着数十名带动侍卫。

  巡逻士兵认出这是长公子的马车,纷纷列队向马车行注目礼,马车疾驶而过,向北城门外驶去。

  曹丕独坐在马车内沉思不语,对他而言,新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处理政务,召见臣下商议解决难题,和平时一样,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不过曹丕并不是所有的权力都能拿到,他只有政务权,而重要的如军权、监督权、官员任免权等等,依然牢牢掌握在他父亲曹操的手中。

  尽管他谨慎小心,处理每一件政务都尽量让父亲满意,但直到今天,他还没有成为世子,没有得到父亲的继承权。

  而他的兄弟曹植也没有花天酒地,他一样很努力,很受父亲重用,父亲派他巡视魏国,代行魏国君主之权,这个权力的象征意义甚至比曹丕的政务权还要重大,代行君主之权,曹丕就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种待遇。

  曹丕为此感到非常担忧,他作为嫡长子理所应当被封为世子,但父亲却迟迟不肯宣布,这就暗示着父亲其实是想让三子曹植来继承事业。

  让曹丕感到心烦意乱的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父亲不肯晋封魏王,连续三次否决了群臣的倡议,一次否决是谦虚,两次否决是做姿态,但事不过三,连续三次否决就是他自己不愿意了。

  曹丕也知道父亲为什么不愿意晋封魏王,关键在于刘璟,刘璟明确反对父亲升为魏王,不止一次警告过他,父亲心中由此不安,这说明,父亲骨子里有些惧怕刘璟了。

  这便让曹丕感到深深的困惑,父亲若不肯晋封魏王,会影响到他曹丕未来的地位,会让他难以走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曹丕不由轻轻叹了口气,无论如何,他一定要让父亲接受群臣的倡议,晋封魏王,但今天,曹丕却不是为此而来。

  马车缓缓在铜雀宫前停了下来,一名侍卫上前打开车门,曹丕走下马车,快步向宫门内走去,他对侍卫道:“请禀报丞相,就说我有重要事情求见!”

  侍卫进去了,不多时,妹妹曹宪迎了出来,笑道:“父亲还在说,兄长怎么不来聚会,结果兄长自己就来了。”

  曹宪回到邺都也才几天,她被父亲狠狠训斥一顿,禁足三个月,虽然被训斥,却不是因为她擅自去找刘璟,而是她未经父亲同意,独自出门,单身女子出门非常危险,一旦被盗贼掳掠,后果不堪设想,曹操是为这个而对女儿大雷霆。

  曹丕笑道:“小妹休息两天,气色好多了,还是家里让人放心。”

  曹宪上前亲热地挽着兄长的胳膊笑道:“有时间我给兄长说说我的见闻,兄长一定对刘璟的生活很感兴趣,父亲最感兴趣了,天天都要问我。”

  两人向宫内走去,曹丕笑道:“看样子,父亲真是打算把你嫁给刘璟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曹宪脸一红,撒娇道:“谁让你说这个了,我才不稀罕嫁给他。”

  曹丕呵呵大笑,跟着妹妹走进内宫,内宫里曹操家人聚集一堂,包括卞夫人在内的十几名妻妾和二十几名子女都济济一堂,环绕在曹操身边聊天说话,曹丕却意外现曹植也坐在一旁,他心中一怔,曹植不是在外巡视吗?几时回来的?

  众人见曹丕进来,都笑了起来,“就差大郎一人,现在都到齐了。”

  曹丕连忙上前跪下,“孩儿曹丕拜见父亲大人,拜见各位母亲!”

  曹操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很忙碌,所以没有找你来,不过既然来了,就一起聚会吧!我再派人把你妻儿接来,全家在一起更开心一点。”

  “感谢父亲,不过能否给孩儿一点时间,孩儿有重要事情要向父亲汇报,和成都有关。”

  曹操今天原本不想谈公事,不过既然和成都有关,就另当别论了,他微一沉吟,便点点头道:“我们去里屋谈!”

  他缓缓起身向里屋走去,曹丕连忙跟了上去,这时,曹操又对曹植道:“植儿也一起来。”

  曹丕顿时胀红脸了,竟然把三弟也一并叫来,那为何三弟汇报时,不叫他去听听?曹丕心中羞愤交加,却低头一言不。

  房间里,曹操坐了下来,他和颜悦色地望着两个儿子,他的最终继承者将在这个两个儿子中产生,从感情上说,他更偏向于三子曹植,这两年曹植成熟很快,已经不像从前出使襄阳时的那般稚嫩,渐渐变得沉稳大气,颇有王者之风,令曹操极为欣赏。

  当然,长子曹丕也很能干,把政务处理得妥妥贴贴,不让自己操心费神,不过曹丕有一点令曹操一直不太喜欢,那就是他心机城府太深,最大事是需要心机城府,但没有一个父亲愿意看到儿子对自己也使心机,而曹丕就是犯了这条大忌,曹操知道,这几次群臣倡议他晋封魏王,都是曹丕在背后暗中鼓动。

  另外就是华歆,曹操虽然很看重此人的能力,却不齿他的人品,更不喜欢长子将他视为心腹,几次提醒曹丕,每次曹丕都虚心接受,却始终不改,这便令曹操深感失望,同时也开始怀疑长子对自己恭敬的诚意,对自己是否阴奉阳违,一旦自己过世,长子真会继续忠心执行自己的政治路线吗?

  但很多大臣的劝说又很有道理,以嫡长为嗣才是稳定之道,袁绍的教训还在历历在目,而且曹植在手腕及能力方面远远比不上曹丕,他骨子里还有文人那种浪漫情怀存在。

  从他这次出去视察就看得出,他在官民争利上明显偏向于民,总是认为民贵君轻,民乃社稷之本,殊不知这其实只是统治者的一个说法而已,但曹植偏偏当真,在视察赵郡时,还在近万农民的众目睽睽之下责打太守和郡丞,这种政治上的幼稚也让曹操十分头疼。

  更重要是,军方也普遍不支持曹植,而支持曹丕,但底层民众和各大名门士族却支持曹植,正是这种种瞻前顾后的疑虑使曹操始终定不下继承人。

  曹操和颜悦色对长子曹丕道:“丕儿有什么重要事情要急着向为父汇报?”

  曹丕克制住对身边三弟曹植的方案,取出一卷信轴,双手呈给父亲,“这是今天上午孩儿收到的成都情报,内容非常重要,请父亲过目。”

  曹操心中微微有些诧异,关于成都的情报应该是董昭向自己汇报才对,怎么会是长子向自己汇报?他心中奇怪,但还是接过信轴打开,匆匆看了一遍,顿时使他大吃一惊,竟然平章台的议事记录,内容包括汉军准备攻打合肥的计划,以及刘璟准备迁都长安的计划。

  汉军准备攻打合肥在曹操的意料之中,汉军换取庐江郡,驻兵皖县,并在巢湖中建立水军基地,这明显就是针对合肥,迁都长安也是迟早之事,尽管这两条情报很重要,但并不足以让曹操大吃一惊,曹操是为这份情报本身吃惊,这竟然是平章台的议事记录,这绝对是极为绝密而且重大的情报,使曹操一下子愣住了。

TOP

0
  第792章 升官之疑

  半晌曹操才问道:“这是哪里弄来的情报?”

  曹丕躬身禀报道:“父亲还记得前几天孩儿和董侍中关于成都情报站生变故的汇报吗?”

  曹操点点头,他还记得,是情报站领赵亭被抓,向汉军招供,使成都情报站遭到了破坏,结果是长子派去破坏成都货殖的杨添在危机之时救下了大部分手下,使情报站得以重新建立,虽然杨添是长子派去之人,令曹操有些不喜,但正是急需用人之时,他便默许了由杨添取代赵亭。

  “我还记得,和此事有什么关系吗?”

  “回禀父亲,杨添在兑换黄金之时,认识了刘璟身边的秘书郎林进,此人曾经做过汉军仓曹掾,他手中有大量赤金和五铢钱,他在黑市上秘密兑换成黄金,被杨添手下认出,杨添随即追查此人的背景,现他在出任仓曹掾之时,有贪污汉军的后勤钱物的嫌疑,杨添便利用他兑换黄金的证据迫使他就范,这份平章台议事记录便是此人利用职务之便弄到的副本,杨添为此向他支付了百两黄金。”

  “好!好!”

  曹操一连说了两声好,他欣慰地问道:“这个林进是什么人,我竟从未听说?”

  曹丕又取出一份资料呈上,“这是他的身世背景,请父亲过目。”

  曹操赞赏地向曹丕点点头,他考虑问题的细致周到让曹操很喜欢,他打开资料,仔细看了一遍,不由惊讶道:“原来他最早是历城的曹军军医?”

  “正是!”

  曹丕心中暗暗得意,三弟到现在为止,一句话也插不进来,他也不会给曹植插手的余地,又躬身道:“此人有个亲戚是历城牙将,他就通过这层关系成为历城军医,历城城破后他携家人逃到祁山隐居,结果妻儿被氐胡杀害,当汉军灭掉氐胡骑兵后,他便加入了汉军,后来刘璟现他有很强的算计才能,便提升他为仓曹掾,主管后勤物资帐本,又渐渐成为刘璟秘书郎,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书。”

  曹操连连点头,“这个杨添看来确实很能干,竟然这么快就策反了刘璟身边的人,难得啊!”

  这时,曹植在一旁接口道:“既然杨添是在兑换黄金时认识了这个林进,为何以前不策反,直到现在他才把此人拿出来。”

  曹植虽然心机较弱,但他极为聪明,一下子便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杨添的私心,很显然他早就现了林进,却不肯把功劳让给赵亭,曹植在暗示成都情报站的内斗,说不定赵亭就是杨添暗中出卖。

  曹操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杨添是长子派去之人,而赵亭是董昭之人,董昭又是支持曹植,这里面没有内斗才怪,曹操也知道这其实是长子在和董昭暗中争夺情报权,但作为统治者,曹操不会太计较这种权力斗争,只要不触犯到他的底线,他都可以容忍。

  在对待手下的权斗问题上,无论曹操还是刘璟,或是孙权,他们态度都是一致,那就是容许手下的权斗存在,这是帝王平衡术的精髓,但他们三人的底线却不一样。

  刘璟允许荆州派和益州派的利益之争,在平章台的相位安排上他也会进行平衡,但在统一天下的大原则上,刘璟却不允许两派有分歧,同时绝不容忍军方内部存在地域派别之争,在对付派别利益的争斗上,刘璟处理得较好,收放自如。

  曹操面对的派别斗争却比较复杂,前期是士庶之争,也是儒家和法家之争,在这一点上曹操并不玩利益平衡,他态度十分鲜明,扶持寒门法家,打压士族儒家,杀边让,诛孔融,贬两荀,威胁杨彪,使支持汉室的儒家士族遭到沉重打击。

  时至今日,朝廷中名门士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剩下的大臣大都是他的忠心跟随者,剩下的一些名望世家也被冷落而沉默了,现在曹操面对的派系之争却是支持长子和支持三子的大臣之间的争斗,在这种派系利益争斗上,曹操玩了平衡术,处理得也比较好。

  相对于刘璟和曹操在派系利益之争上平衡得恰到好处,孙权的派系斗争却掌控失败,孙权已经无法控制内部的派系利益争斗,结果出现严重的军事和政治后果,最后导致江东分裂,一蹶不振。

  所以曹操对于丕植两派也尽量平衡,他让曹植代表自己去各地巡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平衡曹丕政务权过大,而曹丕想从董昭手中夺取一定情报权力,曹操最终也是默许了。

  曹操对曹植摆摆手笑道:“不要太计较这些旁枝末节的问题,关键是杨添能策反刘璟身边的秘书郎,拿到平章台议事录这样的机密文书,这就很令人鼓舞了,这是我们在情报系上的重大胜利,必须要大大嘉奖杨添。”

  他又对长子曹丕道:“杨添立下大功,可加封其为御史中丞,赏金五百斤,命他全权负责巴蜀情报。”

  曹丕没想到杨添竟然连升两级,封为御史中丞,这可是监督百官实权之职,这其实就是父亲在免去华歆的御史大夫之后,又借杨添立功的机会,重新给了自己一点监督权,他心中大喜,连忙施礼道:“孩儿代杨添谢父亲封赏!”

  曹操笑着点点头,“今天是正月初二,不谈国事,大家都已经等急了,我们出去吧!”

  入夜,曹植忧心忡忡回到自己府中,曹植的府邸位于城南,占地百亩,庭院深深,林木茂盛,府中有一名三十亩的湖水,沿湖周围修建了各种亭台楼阁,既清雅别致,但用料讲究,又不失奢华大气,府中不仅住着曹植一家,很多依附曹植的文人也居住其间。

  曹植刚回到府中,一名侍卫上前来禀报道:“杨先生来了,在书房等候公子。”

  能在书房等待曹植的杨先生,只能是杨修,曹植的心腹谋士,他也正要找杨修商议,杨修却自己来了,曹植点了点头,也不回房换衣服,直接去了书房。

  书房内,杨修正不慌不忙地品茗香茶,年初杨修作为副职协助陈群筹办民团,半年后,青州民团和徐州民团先后成立,杨修也随即被调回邺都,被封为侍御史,陪同曹植巡视魏国各地。

  他也只回来两天,今天是正月初二,按风俗应该不出门,但杨修下午得到董昭的消息,魏公已加封杨添为御史中丞,杨修知道杨添此人,原是曹仁军中的从事书佐,也是弘农人,和自己的家族有一点点远亲,他曾几次跑来向父亲求官,但父亲却不齿他的人品,拒绝了他。

  后来听说此人投靠了华歆,成为曹丕的心腹,他居然被破格提拔为御史中丞,掌握监督之权,杨修父子立刻意识到,这里面必有缘故,尽管今天是正月初二,杨彪还是让儿子来打探消息。

  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这是曹植回来了,杨修站起身,对走进屋的曹植躬身施礼道:“这么晚还来打扰公子,真是过意不去。”

  “德祖不必客气,你若不来,我今晚也会派人将你请来。”

  曹植叹了口气,摆手道:“请坐吧!”

  杨修心中惊讶,他坐下来问道:“公子,生了什么事?”

  “今天生了一件奇怪之事,我兄长安插在成都的心腹居然搞到平章台的议事录副本。”

  曹植便将今天生的事情详细对杨修说了一遍,最后摇头道:“那杨添由此一跃升为御史中丞,没有资历,没有才学,却能出任如此高官,真不是父亲是怎么想的?”

  杨修沉思片刻道:“这里面确实有奇怪之处,且不说他得到这种机密文书有点匪夷所思,就是魏公破格升他,我估计是想给长公子一个面子,还给他一点监督权。”

  “你说得不错,华歆被调离御史大夫之职后,兄长在御史台就没有人了,父亲一向喜欢玩平衡,董昭出任御史大夫,那么兄长的人也要在御史台中谋一职,这个杨添恰逢其时,就撞了大运。”

  说到这,曹植看了一眼杨修,问道:“听说这个杨添和你们弘农杨氏有一点关系,可是真的?”

  杨修冷笑一声道:“好像是同族,听父亲说,不知隔了几代人的破落户,他跑来向父亲求官,但父亲嫌他人品低劣,便不睬他,此人不学无术,极喜欢钻营,而且好贪赂,成不了什么大事,公子不必把他放在心上。”

  “可是他却立下了大功!”

  曹植忽然惊觉,连忙道:“刚才德祖说,他得到这件机密文书有点匪夷所思,这是什么意思?”

  杨修笑着摇摇头,“这只是我的猜测,我怀疑他已经投降了刘璟,以刘璟的精明厉害,他身边人怎么可能被收买,平章台议事记录这种高度机密文书怎么可能轻易泄露,所以我以为此事必有蹊跷。”

  曹植眉头一皱,“我在路上也想,这个杨添是不是已经投降了刘璟,被反利用来对付我们,如果是这样,兄长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我倒希望是真的,既然德祖也这样说,那么可能性就很大了。”

  杨修呵呵笑了起来,“既然公子怀疑,那我就派心腹去成都调查一番,一旦我们掌握了证据,便可以趁机反制长公子,这对长公子是沉重打击。”

  曹植缓缓点头,“一切就拜托德祖了!”

TOP

0
  第796章 明暗两使

  杨修从曹植府中出来,便匆匆赶回了家,他没有回自己院子,而是直接去了父亲的书房,尽管夜已深,但杨彪的书房此时还亮着灯,书房里坐着几人,一边闲聊,一边耐心地等待杨修的消息。

  年近七十的杨彪正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身为太尉,号称朝廷第一元老,这些年他一直低调生活,不愿和曹操生冲突,自从曹操建立魏国,利用用魏国来彻底架空汉朝后,杨彪就几乎完全赋闲在家中。

  和朝廷其他官员一样,自伏完案后,杨彪对汉帝刘协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尽管他依旧是汉朝的忠心拥戴者,但他已不指望刘协能有所作为,他倒是把光复大汉的希望寄托在刘璟身上,他相信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大汉复兴的一天。

  虽然杨彪在政治上已经低调,不问朝政,但在维护儒学,维护世家利益上,依旧表现得很活跃,他坚决反对曹操寒门法家的思想,曹操向来主张士庶平等,用天下可用之人,鼓吹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摒弃儒德,这便遭到了天下各大名门世家的强烈抵触。

  从曹操掌权时开始,以曲阜孔氏、弘农杨氏、博陵崔氏、颍川荀氏、太原王氏以及清河崔氏等等为代表的士族儒家便一直和他进行不折不饶的斗争,斗争持续了二十余年,曹操杀大儒边让成为两派斗争的高潮,但随着曹操杀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后,士族儒家便渐渐处于劣势。

  而曹操被封魏公,建魏国后,把持着朝廷的士族儒家遭到的最沉重的打击,渐渐地沉默下去,但沉默不等于沉沦,沉默是等待机会,以图东山再起,事实上,曹操所推崇寒门法家和士族儒家的斗争延续百年,在前期因为曹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占据上风,甚至曹丕能取汉朝而代之,但随着曹氏家族军事力量的减弱,寒门法家便渐渐处于下风,最终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儒家战胜了曹氏。

  这也是曹魏王朝短暂的根本原因,寒门法家始终无法战胜强大的士族儒家势力,随着晋朝的建立,士族儒家全面复兴,进入了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的魏晋时代。

  虽然目前世家势力处于劣势,但各大世家一直在寻找翻盘的机会,刘璟固然是他们寄托的希望所在,但在目前的局势下,杨彪等人也现了另一个翻盘的机会,那就是曹植,曹植是建安七子之一,推崇儒学,同情世家,如果曹植能在世子之争中获胜,成为曹操的继承人,那么各大世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士族儒家的复兴就有了希望。

  房间里除了杨彪外,还有他族侄杨训,以及名士崔琰,崔琰是司空崔林的从兄,曾任曹操帐下幕僚,崔琰和崔林都是清河崔氏的杰出人物,崔琰容貌俊美,是天下有名的美男子,也是著名的文学之士,深得曹操喜爱,引他为幕僚。

  不过崔琰坚持士族儒家的观念,反对曹操的寒门法家,屡次触怒曹操,也渐渐被曹操冷落,今天他被杨彪请来,商议大事,杨彪之所以忽然有了支持曹植的想法,是因为其子杨修陪同曹植巡视回来,杨修告诉父亲,曹植推崇儒家,希望能得到士族势力的支持,这便给了杨彪一线希望,他立刻写信给司空崔林,两人一拍即合,崔林便让从兄崔琰代表自己出面。

  三人正在书房内等待杨修归来,这时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有侍女禀报:“公子回来了!”

  只见杨修兴冲冲走进房间,三人同时精神一振,房间里沉闷的气氛顿时被打破了,杨修上前躬身行礼,“父亲,孩儿回来了。”

  杨彪坐了下来,摆摆手笑道:“坐下说吧!”

  杨修坐下,有侍女上了热茶,杨修喝了一口气茶道:“孩儿刚才见到了植公子,也弄清了杨添被封为御史中丞的原委,事情正如父亲所料,曹丕要插手御史监督权了。”

  杨彪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他没有想到,一向被他鄙夷的杨添居然被封为御史中丞,掌握实权,而且曹操在晋升书中写得清楚,杨添出身弘农杨氏,这着实令杨彪有些接受不了,杨添算哪门子弘农杨氏?

  “我想知道,杨添是不是要调回邺都了?”

  杨修想了想说:“要不要调回邺都还不知道,不过植公子告诉孩儿一件,着实令人惊讶,我觉得其中很有蹊跷。”

  “什么蹊跷之事?”杨彪追问道。

  杨修便将杨添立功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道:“我和植公子都一致认为,以刘璟的精明,杨添不可能搞到平章台议事记录,这极可能是刘璟的计策,利用了杨添。”

  房间几个人都面面相觑,这时崔琰在一旁道:“如果杨添真的投降了刘璟,甘为刘璟说利用,晚辈倒觉得这是一个扳倒曹丕的机会,世叔以为呢?”

  杨彪沉默不语,他心中有些矛盾,他当然也认为这可能是扳倒曹丕的机会,但他又不想破坏刘璟的计划,毕竟他对刘璟复兴大汉也抱以厚望。

  反复权衡后,杨彪缓缓道:“这件事还需要和刘璟先进行沟通,我们索性就明着告诉他,魏国的世子之争已到了白热化,我们士族支持曹植,希望他也能帮助我们,共同扳倒曹丕,推曹植上位。”

  杨修点点头道:“孩儿也是这样认为,现在军方支持曹丕,虽然魏公偏爱植公子,但植公子的势力不够强大,还是处于劣势,如果刘璟能暗中支持植公子,他在外部力,对植公子上位就有利得多。”

  崔琰也接口道:“刚才德祖提到了汉军准备攻打合肥,假如我们能说服刘璟,暂缓攻打合肥,并将这个功劳记在植公子身上,魏公对植公子必然会刮目相看,这对植公子上位有直接推动作用。”

  崔琰曾为曹操幕僚,他知道曹植当年两次出使益州都失败,成为曹植仕途中的一大败笔,很多支持曹丕的人动不动就拿此事说话,打压曹植,解铃还须系铃人,曹植要想在这件事上彻底翻身,还是需要刘璟的配合。

  这个想法得到了杨彪的深为赞同,杨彪随即对崔琰和杨修道:“我会写一封亲笔信给刘璟,请他务必帮助我们,另外修儿再去找植公子,让他主动提出和刘璟谈判,阻止合肥战役爆,让他的心腹出使成都,至于我们这边,也要先去一人和刘璟沟通。”

  说到这,杨彪对族侄杨训道:“贤侄就辛苦一趟,替我送一封信给刘璟。”

  杨训连忙起身道:“侄儿谨遵伯父之令!”

  新年已经过去了,时间渐渐到了一月下旬,空气中有了一丝暖意,人们感觉到了春的气息,开始脱去厚厚的冬衣,年轻的妇女们换上短襦,纷纷走出家门,呼吸春的气息。

  小乔来成都已快一个月了,也渐渐适应了成都的气候和汉王府的生活,孙尚香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她生活得很愉快,没有了在周家时看人脸色过日子的窘迫,心境也逐渐开朗,她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人也长胖了一点,身体丰腴,皮肤光洁,加上她的天姿仙貌,使她的美貌变得更加诱人。

  几天前,小乔在孙尚香的陪同下,两人一起去青城山游玩,尽兴而归,中午时分,小乔手执罗扇,正独自一人沿着府中小河慢慢散步,小河连接府外的护宅河和府中的泉湖,清澈的湖水从小河中流出府外,小河蜿蜒曲折,两边种满了常绿大树,地上绿草如茵,俨如铺上一层柔软的地毯,山石叠翠,小桥流水,景色格外清雅。

  小河两边的迎春花和腊梅都已盛开,一簇簇灿烂的黄色盛开在小河两岸,空气中弥漫着腊梅特殊的芬芳气息,一群群羽毛艳丽的小鸟在树上鸣叫,小乔一路赏梅,完全陶醉花香鸟语之中。

  “怎么一个人?”小乔身边响起了低沉的声音,将她从沉醉中惊醒,一回头,只见刘璟站在她身后不远处,含笑望着她。

  小乔心中顿时一阵慌乱,这一个月里她也只见到过刘璟三次,而且都是晚饭时和众人一起,这样单独见到他还是第一次,她脸微微一红,笑道:“尚香要午睡,我一人无聊,随便走走,公子怎么中午回府了?”

  “今天是旬休,不用去官房,我也是出来散散心。”

  小乔浅浅一笑,用罗扇指着小河两边说:“我也是才现,小河两边竟然是如此美景,我最喜欢腊梅的芬芳,公子喜欢吗?”

  刘璟走上前,嗅了嗅一株暗黄色的腊梅,点了点头,“这种香气确实很特殊,不错,我也喜欢。”

  两人并肩缓缓而行,刘璟打量了小乔一眼,见她穿一身白色细麻套裙,脸上化了淡妆,黑瀑般的秀挽了个坠马髻,显得她身材丰腴修长,姿容俏丽清逸,身上散着令人迷醉的淡雅清香,果然有一种倾国倾城之貌。

  “这些日子在府中过得好吗?”刘璟笑问道。

  小乔轻轻点头,“我过得很快乐,心中对公子感激不尽。”

  “只有感激吗?”刘璟又忍不住问道。

  小乔身子微微一颤,她略带娇羞瞥了刘璟一眼,小声道:“公子这话什么意思?”

  刘璟笑而不答,却伸手握住小乔细嫩光滑的小手,小乔低下头,轻轻挣了一下,却挣不脱,她顿时羞得扭过头去,不敢和刘璟对视。

  刘璟扳过她的香肩,目光火热地低头注视她,小乔心中怦怦乱跳,她慌乱得六神无主了,颤声道:“公子!”

  刘璟抬起她的下颌,凝视着这张美貌之极的脸庞,和大乔的端庄秀美相比,小乔更有一种娇媚诱人的风情,她闭上了美眸,那鲜红欲滴的嘴唇微微张开,露出了雪白的贝齿,仿佛在呼唤在什么,刘璟慢慢凑近,吻上了她柔软的嘴唇,他细细品味她的滋味,小乔慢慢依偎在他怀中,浑身都颤抖起来。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快的脚步声音,有侍女在不远处低声道:“殿下!”

TOP

0
  第793章 杨崔之谋

  杨修从曹植府中出来,便匆匆赶回了家,他没有回自己院子,而是直接去了父亲的书房,尽管夜已深,但杨彪的书房此时还亮着灯,书房里坐着几人,一边闲聊,一边耐心地等待杨修的消息。

  年近七十的杨彪正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身为太尉,号称朝廷第一元老,这些年他一直低调生活,不愿和曹操生冲突,自从曹操建立魏国,利用用魏国来彻底架空汉朝后,杨彪就几乎完全赋闲在家中。

  和朝廷其他官员一样,自伏完案后,杨彪对汉帝刘协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尽管他依旧是汉朝的忠心拥戴者,但他已不指望刘协能有所作为,他倒是把光复大汉的希望寄托在刘璟身上,他相信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大汉复兴的一天。

  虽然杨彪在政治上已经低调,不问朝政,但在维护儒学,维护世家利益上,依旧表现得很活跃,他坚决反对曹操寒门法家的思想,曹操向来主张士庶平等,用天下可用之人,鼓吹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摒弃儒德,这便遭到了天下各大名门世家的强烈抵触。

  从曹操掌权时开始,以曲阜孔氏、弘农杨氏、博陵崔氏、颍川荀氏、太原王氏以及清河崔氏等等为代表的士族儒家便一直和他进行不折不饶的斗争,斗争持续了二十余年,曹操杀大儒边让成为两派斗争的高潮,但随着曹操杀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后,士族儒家便渐渐处于劣势。

  而曹操被封魏公,建魏国后,把持着朝廷的士族儒家遭到的最沉重的打击,渐渐地沉默下去,但沉默不等于沉沦,沉默是等待机会,以图东山再起,事实上,曹操所推崇寒门法家和士族儒家的斗争延续百年,在前期因为曹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占据上风,甚至曹丕能取汉朝而代之,但随着曹氏家族军事力量的减弱,寒门法家便渐渐处于下风,最终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儒家战胜了曹氏。

  这也是曹魏王朝短暂的根本原因,寒门法家始终无法战胜强大的士族儒家势力,随着晋朝的建立,士族儒家全面复兴,进入了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的魏晋时代。

  虽然目前世家势力处于劣势,但各大世家一直在寻找翻盘的机会,刘璟固然是他们寄托的希望所在,但在目前的局势下,杨彪等人也现了另一个翻盘的机会,那就是曹植,曹植是建安七子之一,推崇儒学,同情世家,如果曹植能在世子之争中获胜,成为曹操的继承人,那么各大世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士族儒家的复兴就有了希望。

  房间里除了杨彪外,还有他族侄杨训,以及名士崔琰,崔琰是司空崔林的从兄,曾任曹操帐下幕僚,崔琰和崔林都是清河崔氏的杰出人物,崔琰容貌俊美,是天下有名的美男子,也是著名的文学之士,深得曹操喜爱,引他为幕僚。

  不过崔琰坚持士族儒家的观念,反对曹操的寒门法家,屡次触怒曹操,也渐渐被曹操冷落,今天他被杨彪请来,商议大事,杨彪之所以忽然有了支持曹植的想法,是因为其子杨修陪同曹植巡视回来,杨修告诉父亲,曹植推崇儒家,希望能得到士族势力的支持,这便给了杨彪一线希望,他立刻写信给司空崔林,两人一拍即合,崔林便让从兄崔琰代表自己出面。

  三人正在书房内等待杨修归来,这时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有侍女禀报:“公子回来了!”

  只见杨修兴冲冲走进房间,三人同时精神一振,房间里沉闷的气氛顿时被打破了,杨修上前躬身行礼,“父亲,孩儿回来了。”

  杨彪坐了下来,摆摆手笑道:“坐下说吧!”

  杨修坐下,有侍女上了热茶,杨修喝了一口气茶道:“孩儿刚才见到了植公子,也弄清了杨添被封为御史中丞的原委,事情正如父亲所料,曹丕要插手御史监督权了。”

  杨彪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他没有想到,一向被他鄙夷的杨添居然被封为御史中丞,掌握实权,而且曹操在晋升书中写得清楚,杨添出身弘农杨氏,这着实令杨彪有些接受不了,杨添算哪门子弘农杨氏?

  “我想知道,杨添是不是要调回邺都了?”

  杨修想了想说:“要不要调回邺都还不知道,不过植公子告诉孩儿一件,着实令人惊讶,我觉得其中很有蹊跷。”

  “什么蹊跷之事?”杨彪追问道。

  杨修便将杨添立功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道:“我和植公子都一致认为,以刘璟的精明,杨添不可能搞到平章台议事记录,这极可能是刘璟的计策,利用了杨添。”

  房间几个人都面面相觑,这时崔琰在一旁道:“如果杨添真的投降了刘璟,甘为刘璟说利用,晚辈倒觉得这是一个扳倒曹丕的机会,世叔以为呢?”

  杨彪沉默不语,他心中有些矛盾,他当然也认为这可能是扳倒曹丕的机会,但他又不想破坏刘璟的计划,毕竟他对刘璟复兴大汉也抱以厚望。

  反复权衡后,杨彪缓缓道:“这件事还需要和刘璟先进行沟通,我们索性就明着告诉他,魏国的世子之争已到了白热化,我们士族支持曹植,希望他也能帮助我们,共同扳倒曹丕,推曹植上位。”

  杨修点点头道:“孩儿也是这样认为,现在军方支持曹丕,虽然魏公偏爱植公子,但植公子的势力不够强大,还是处于劣势,如果刘璟能暗中支持植公子,他在外部力,对植公子上位就有利得多。”

  崔琰也接口道:“刚才德祖提到了汉军准备攻打合肥,假如我们能说服刘璟,暂缓攻打合肥,并将这个功劳记在植公子身上,魏公对植公子必然会刮目相看,这对植公子上位有直接推动作用。”

  崔琰曾为曹操幕僚,他知道曹植当年两次出使益州都失败,成为曹植仕途中的一大败笔,很多支持曹丕的人动不动就拿此事说话,打压曹植,解铃还须系铃人,曹植要想在这件事上彻底翻身,还是需要刘璟的配合。

  这个想法得到了杨彪的深为赞同,杨彪随即对崔琰和杨修道:“我会写一封亲笔信给刘璟,请他务必帮助我们,另外修儿再去找植公子,让他主动提出和刘璟谈判,阻止合肥战役爆,让他的心腹出使成都,至于我们这边,也要先去一人和刘璟沟通。”

  说到这,杨彪对族侄杨训道:“贤侄就辛苦一趟,替我送一封信给刘璟。”

  杨训连忙起身道:“侄儿谨遵伯父之令!”

  新年已经过去了,时间渐渐到了一月下旬,空气中有了一丝暖意,人们感觉到了春的气息,开始脱去厚厚的冬衣,年轻的妇女们换上短襦,纷纷走出家门,呼吸春的气息。

  小乔来成都已快一个月了,也渐渐适应了成都的气候和汉王府的生活,孙尚香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她生活得很愉快,没有了在周家时看人脸色过日子的窘迫,心境也逐渐开朗,她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人也长胖了一点,身体丰腴,皮肤光洁,加上她的天姿仙貌,使她的美貌变得更加诱人。

  几天前,小乔在孙尚香的陪同下,两人一起去青城山游玩,尽兴而归,中午时分,小乔手执罗扇,正独自一人沿着府中小河慢慢散步,小河连接府外的护宅河和府中的泉湖,清澈的湖水从小河中流出府外,小河蜿蜒曲折,两边种满了常绿大树,地上绿草如茵,俨如铺上一层柔软的地毯,山石叠翠,小桥流水,景色格外清雅。

  小河两边的迎春花和腊梅都已盛开,一簇簇灿烂的黄色盛开在小河两岸,空气中弥漫着腊梅特殊的芬芳气息,一群群羽毛艳丽的小鸟在树上鸣叫,小乔一路赏梅,完全陶醉花香鸟语之中。

  “怎么一个人?”小乔身边响起了低沉的声音,将她从沉醉中惊醒,一回头,只见刘璟站在她身后不远处,含笑望着她。

  小乔心中顿时一阵慌乱,这一个月里她也只见到过刘璟三次,而且都是晚饭时和众人一起,这样单独见到他还是第一次,她脸微微一红,笑道:“尚香要午睡,我一人无聊,随便走走,公子怎么中午回府了?”

  “今天是旬休,不用去官房,我也是出来散散心。”

  小乔浅浅一笑,用罗扇指着小河两边说:“我也是才现,小河两边竟然是如此美景,我最喜欢腊梅的芬芳,公子喜欢吗?”

  刘璟走上前,嗅了嗅一株暗黄色的腊梅,点了点头,“这种香气确实很特殊,不错,我也喜欢。”

  两人并肩缓缓而行,刘璟打量了小乔一眼,见她穿一身白色细麻套裙,脸上化了淡妆,黑瀑般的秀挽了个坠马髻,显得她身材丰腴修长,姿容俏丽清逸,身上散着令人迷醉的淡雅清香,果然有一种倾国倾城之貌。

  “这些日子在府中过得好吗?”刘璟笑问道。

  小乔轻轻点头,“我过得很快乐,心中对公子感激不尽。”

  “只有感激吗?”刘璟又忍不住问道。

  小乔身子微微一颤,她略带娇羞瞥了刘璟一眼,小声道:“公子这话什么意思?”

  刘璟笑而不答,却伸手握住小乔细嫩光滑的小手,小乔低下头,轻轻挣了一下,却挣不脱,她顿时羞得扭过头去,不敢和刘璟对视。

  刘璟扳过她的香肩,目光火热地低头注视她,小乔心中怦怦乱跳,她慌乱得六神无主了,颤声道:“公子!”

  刘璟抬起她的下颌,凝视着这张美貌之极的脸庞,和大乔的端庄秀美相比,小乔更有一种娇媚诱人的风情,她闭上了美眸,那鲜红欲滴的嘴唇微微张开,露出了雪白的贝齿,仿佛在呼唤在什么,刘璟慢慢凑近,吻上了她柔软的嘴唇,他细细品味她的滋味,小乔慢慢依偎在他怀中,浑身都颤抖起来。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阵快的脚步声音,有侍女在不远处低声道:“殿下!”

TOP

0
  第794章 北方来使

  小乔慌忙离开刘璟怀抱,扭过头去,刘璟蓦地转身,有些恼怒地望着身后坏他好事的侍女,“什么事?”他怒气冲冲问道。

  侍女吓得面如土色,低头道:“罗管家来传话,说徐尚书求见!”

  原来是徐庶求见自己,刘璟脸色稍霁,对侍女道:“我知道了,告诉罗管家,请徐尚书在我外书房稍候。”

  侍女慌慌张张走了,刘璟再回头找小乔,小乔已经在几步外,氛围已被破坏了,两人之间倒了有一点尴尬,小乔红着脸道:“公子有事就去吧!我先回去了。”

  刘璟没有说什么,只是深深看了她一眼,便转身向外宅快步走去,小乔默默地望着他走远,不由轻轻咬了一下嘴唇,低低叹息一声

  徐庶在书房里耐心地等待刘璟,按照平章台十天一轮,今天正好轮到他执政事笔,出任席尚书,上月平章台议事,刘璟交代了三件事,一是迁都计划,其次是合肥之战的粮食物资调拨方案,再其次便是铸金钱一事。

  时间已过去一个月,前两个方案都已经明确,迁都定在今年九月开始进行,前期的事务已经展开,而合肥之战的粮食物资调拨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今天徐庶来找刘璟则是为了铸金钱一事,经过一个月的忙碌,终于有了眉目。

  这时,门口传来刘璟的笑声,“我现元直每次来拜访我,都会在旬日,就不肯让我休息一天么?”

  徐庶连忙起身,向走进房间的刘璟歉然道:“微臣疏忽,打扰殿下休息了。”

  刘璟摆摆手笑道:“只是开个玩笑罢了,元直不必当真,请坐!”

  徐庶坐了下来,笑道:“今天来找殿下,主要是为铸金钱一事。”

  刘璟顿时精神一振,铸黄金钱也是他极为关心之事,急问道:“现在进展怎么样了?”

  徐庶取出一只小木盒,放在桌上,推给刘璟,“殿下请过目!”

  刘璟打开盒子,里面是两枚黄澄澄的金钱,徐庶笑道:“这是样钱。”

  刘璟大喜,他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了样钱,他取出一枚金钱,拿在手中细看,金钱比五铢钱略大,中间穿孔,钱肉厚实,放在手中颇有沉重感,正面刻着‘汉国金钱’四个小篆阳文,字迹浑厚,后面则是一圈宫殿浮雕,是未央宫的图案,完全是按照刘璟当初确定的方案铸造,令他非常满意。

  徐庶解释道:“一斤黄金可兑换一万钱,而一斤黄金铸百枚金钱,一枚金钱也就相应可换一百枚五铢钱,一斤赤金可换十枚黄金钱,非常简单易算,便于流通。”

  刘璟点点头,又问道:“如何防止私铸呢?”

  如果是纯金私铸,问题倒不大,而刘璟担心的是黄金掺铜私铸,对他的金钱计划冲击就大了,他必须要防止这一点,徐庶胸有成竹,从盒子里取出另一枚金钱,递给刘璟,“这一枚就是刻意掺进了一成赤铜,请殿下对比!”

  刘璟饶有兴致地接过掺铜钱,和之前的纯金钱进行对比,虽然大小和外形都差不多,但手感上却轻了一点,另外颜色也有所不同,徐庶又解释道:“最初我们打算一斤黄金铸五十枚金钱,但现容易掺假,很难分辨,变成铸一百枚金钱后,一旦掺铜就很容易分辨出来,有明显色差,而且这种金钱大多是商人使用,要想瞒过商人的精明眼睛,几乎不可能,请殿下放心。”

  刘璟想了想又道:“不仅要在技术上防止,关键是要用严刑峻法,胆敢私铸官钱者一律腰斩,让造假者不敢轻易尝试。”

  “汉国内部我不担心,我只是担心魏国那边造假,上次的假官金案就是曹丕所为。”

  刘璟微微一笑,“其实曹丕那边倒不用担心,他敢造假金钱,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刘璟把金钱放回盒子,对徐庶道:“不用再担心什么了,可以大规模铸钱,立刻实施,同时收回市场上的赤金。”

  “微臣遵命!”

  徐庶收起盒子,起身道:“微臣就不打扰殿下休息,先告辞!”

  刘璟却摆摆手笑道:“先不慌走,我还有事情找你。”

  徐庶又慢慢坐了下来,“殿下还有什么事吗?”

  刘璟从桌上取过一份情报,递给他,“这是昨天从长安传来的快信,曹操派御史大夫董昭为使者前来成都,目前已到长安,最多十天后就抵达成都。”

  这个消息让徐庶微微一怔,曹操这个时候派使者来做什么,他接过快信,看了一遍,不解地望着刘璟,刘璟笑了笑道:“董昭是曹植一派的得力干将,他出使成都一定是曹植的举荐,如果我没有猜错,董昭是为即将爆的合肥之战而来,看得出,曹操并不想打仗。”

  “可是我们的战役计划已经实施,一个多月来,我们一直在调拨钱粮物资。”

  徐庶真有点糊涂了,他见刘璟笑容神秘,更加不明白刘璟的真实意图,又迟疑着问道:“莫非殿下其实也不想打仗?”

  刘璟淡淡道:“我并非不想打合肥之战,只是相对于夺取合肥,迁都长安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元直忘了吗?当初元直告诉我,迁都长安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徐庶顿时想起一个月前自己说过的话,迁都长安,前提是必须解决关中以北的羌胡和匈奴,否则长安不稳,他顿时恍然大悟,刘璟压根就不打算近期对合肥用兵。

  徐庶已经渐渐明白刘璟的思路,他笑道:“殿下莫非是想支持曹植,让董昭这次能成功出使吗?”

  刘璟摇了摇头,脸上的笑容更加神秘了,“我并非支持曹植,或者支持曹丕,我只关心如何在他们兄弟之争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其实远程操纵他们兄弟二人争斗,倒是一件很有乐趣之事。”

  董昭还在长安,但杨训却已经先一步抵达了成都,他奉杨彪之命秘密出使成都,务必要促成董昭之行的成功,他同时还背负着另一个任务,就是查清杨添是否已经暗中投降了汉军。

  杨训年约四十岁出头,容貌清瘦俊朗,是弘农杨氏中的杰出子弟,和杨修一起并称为弘农二俊才,他天资聪颖,文采出众,在饱读经书的同时,又不失精明能干,深得家主杨彪的器重,这次他秘密出使成都,肩负着杨彪交给他的殷勤嘱托。

  杨训在十几年前游学时来过成都,曾拜蜀郡大儒任安为师,在成都住了两年,对成都极为熟悉,杨训是在傍晚时入城,住进了黄河酒馆对面的一家旅舍,安顿好了行李。

  杨训站在窗前注视着对面的黄河酒馆,这里原来是曹军设在成都的情报总站,赵亭被抓后,黄河酒馆便被汉军查封,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封条,酒楼内空空荡荡,看不见一个人影。

  杨训显得有些心事重重,他知道曹军的情报站已经搬到南市,董昭告诉他,是南市的一家骡马店,明天他得抽时间去看一看,杨训决定先摸清杨添的真相,然后再去拜见刘璟,反正董昭还在长安,他有充足的时间。

  这时,身后传来敲门声,杨训回头道:“请进!”

  门开了,旅舍伙计端着食盘走了进来,笑道:“先生的晚饭来了。”

  杨训指着小桌道:“放在这里吧!”

  他坐下来,又笑着掏出一把钱塞给伙计,“辛苦了。”

  “多谢先生!”

  伙计感觉这把钱足有五六十枚,顿时喜出望外,他又点头哈腰道:“先生有什么需求,尽管吩咐。”

  “我想问你一件事,就是一个多月前黑市被端,你应该知道吧!”

  伙计连连点头,“成都没有人不知道,几天前一百多人被公开斩示众,我还跑去围观。”

  “你知道黑市为何被查吗?”

  “听说是汉王微服私访,兑换到了假黄金,引起汉王震怒,下令军队围剿。”

  杨训顿时有了兴趣,兑换假黄金正是曹丕安排杨添所为,如果这个传闻是真,杨添就不应该幸免,他又问道:“这个传闻可靠吗?”

  伙计耸了耸肩,“谁知道呢!反正各种传闻都有,不过我家掌柜认为这个传闻可靠,因为南市开市没有多久,数千军队便进入了南市,先抓捕的就是兑换假黄金之处,然后才抓捕其他兑钱人,而且黑市存在十几年都没事,假黄金出来才两个月,整个黑市就被打掉了。”

  杨训点点头,说得很有道理,虽只是小人物,但看事情还是很清晰,看来确实是杨添的假黄金出事了,这就有意思了,假黄金出事,杨添没有任何麻烦,还获得高升,赵亭却被抓了,生死不明,杨添由此接手了成都情报总站,这么明显的破绽,上面却居然看不出来,只能说曹丕是别有用心。

  这样也就能解释清楚了,杨添为何能得到平章台议事记录这么机密的文书,明显是一个圈套。

  不过杨训虽然相通了,若没有拿到证据也不能冒然揭,他必须拿到确切证据才行

  次日中午,杨训不慌不忙来到了南市,找到了董昭告诉他的骡马店,位于南市的东北角,是一家占地三亩的大店,在大门外围了一圈栏杆,里面有十几匹刚刚送到马匹,是河湟出产的挽马,体格高大强健,四肢粗壮,不善于疾奔跑,主要是用于拉车。

  汉军有很严格的战马甄别规定,上等战马绝不允许流入民间,只能用于军方,而且马匹也属于贸易禁品,不准销往魏国和江东。

  杨训稍微打扮了一下,衣着寒酸,面有菜色,神情落魄,看起来就像一个来投亲靠友的破产农民,他来到骡马店前,小心翼翼问道:“请问,张驴儿在吗?”

  外面看马的大汉打量他一眼,便对店铺里吼道:“张驴儿,外面有人找!”

  “是谁找我?”一名瘦小的伙计奔跑出来,他便是杨训要找的张驴儿,一个多月前,就是他带找赵亭去南市找杨添,结果赵亭被抓了起来。

  张驴儿不认识杨训,愣了一下,杨训连忙上前道:“三驴儿,我是你叔父啊!不认识我了吗?”

  杨训一面说,手心里出现了一面铜牌,张驴儿顿时脸色一变,后退两步道:“二叔,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

  “唉!一言难尽,我总算找到你了。”

  张驴儿苦着脸对旁边看马的同伴小声道:“老家来人了,估计是来要钱,我先带他去吃饭,别告诉领。”

  “快把他打走,让领知道你和家里通信,有你好果子吃,快去!”

  张驴儿奔进小店,片刻背条褡裢出来,对杨训道:“二叔,我先带你去吃饭。”

TOP

0
  第795章 双面间谍

  南市的一家小酒馆里,张驴儿带着杨训在一间屋子里坐下,杨训又一次取出了腰牌,递给张驴儿,“你再看看吧!”

  张驴儿也不是一般人,他是董昭安插赵亭身边的一名探子,负责监视赵亭的一举一动,赵亭虽然是董昭之人,但董昭也并不完全信任他,杨训临行时,董昭便告诉他,可以从张驴儿那里突破,查到事情真相。

  张驴儿看了看牌号,竟然是四号,他心中一惊,赵亭才是十六号,此人居然是四号,身份必定非同小可,他连忙恭敬地问道:“请问先生是何人?”

  “我乃杨太尉之侄,植公子的幕僚杨训是也!”

  张驴儿顿时肃然起敬,起身施礼道:“原来是杨太尉之侄,小人失敬了。”

  杨训心中苦笑一声,对方显然不知道他是何人,只看重他是杨太尉之侄,却不知他是弘农名士,更没有向他行拜礼,只是作个揖,明显是敷衍自己,也罢,不和这等小人物一般计较。

  杨训摆摆手笑道:“不必客气,请坐!”

  张驴儿坐下,眼巴巴地望着杨训,不知他来找自己有什么事?杨训沉吟片刻道:“我不妨对你说实话,植公子和董大夫都怀疑杨添已经暗中投降了汉军,所以特命我来调查此事,你应该是知情人,或许你没有证据,但我要知道,你认为杨添是否投降了汉军?”

  张驴儿愣住了,半晌才结结巴巴道:“杨先生何出此言?”

  杨训也感觉自己问得太直接了,便笑了笑道:“这样吧!你告诉我赵亭到底为何被抓?”

  张驴儿叹了口气道:“这件事其实很复杂,杨添和赵亭各为其主,暗中斗得很厉害,出事那天,我身在局中,没有看透这件事,事后我才慢慢回味过来,赵亭狠辣,但杨添更老奸巨猾。”

  “此话怎么说?”杨训顿时有了兴趣,连忙探身问道。

  张驴儿苦笑一声道:“黑市被清剿,祸起于假官金案,有人说是因为汉王微服私访现,其实不然,真正原因只有我知道,其实是赵亭派人暗中向官府举报,企图借汉军之手干掉杨添。”

  杨训点了点头,这话比较靠谱,他又追问道:“然后呢?”

  “赵亭早就有准备,一旦杨添被抓,他就立刻转移,谁知杨添事先给自己留了后路,从水道逃脱了汉军的围捕,他老奸巨猾,立刻反布了个陷阱,让自己的一名心腹回来哄骗赵亭,说他已被抓,在一家旅舍中藏有三千两黄金,赵亭心中有了贪念,带着我去旅舍,我看得出他想吞掉这笔黄金,不料杨添已暗中向汉军通风报信,汉军便在旅舍中设下埋伏,将赵亭当场抓获,我因为守在外面而得以逃脱,结果杨添便杀了一招回马枪,将赵亭的势力全部接管。”

  杨训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没想到这两人竟然内斗得如此激烈,杨添居然这般老奸巨猾,伯父还真小瞧了他,他沉思片刻道:“可杨添居然搞到了平章台议事记录,你觉得这可能吗?”

  “杨先生是因为这个而怀疑杨添投降了汉军?”

  杨训点点头,“就是因为这一点,不仅是我,植公子和太尉都觉得不可能,平章台议事记录是何等机密,怎么可能泄露出来?”

  张驴儿自嘲地笑了笑,“如果我说杨添确实接触过刘璟的幕僚林进,但当时还远远没有到收买并策反林进的程度。”

  杨训一怔,“那份平章台议事记录又是什么意思呢?”

  “哪有什么平章台议事记录,那不过是杨添根据一些传闻炮制出的一份假报告而已。”

  杨训顿时大怒,“他竟敢如此大胆,哄骗魏公!”

  张驴儿叹了口气,“他的本意并非是为了哄骗魏公,而是想稳住自己的地位,再加上丕公子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才临时编造了一份所谓的平章台议事记录向长公子交差,不过此人确实有点能力,这一个多月来,他真的拉拢了林进,据我所知,他隔三差五请林进喝酒,给了林进不少好处,甚至还买通了妙香楼的头牌红妓,让林进陷入而不能自拔,至于林进有没有投降,我不知道。”

  杨训慢慢冷静下来,愈认可了张驴儿的话,那份平章台议事记录真有可能是是编造,因为他杨训也能编造出来,刘璟要攻打合肥,还有要迁都长安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即成事实,谁都知道,刘璟刚回到成都,肯定要商议这些事情,杨添用一些传闻,加上自己的臆测,确实可以编得天衣无缝。

  杨训无奈地暗叹一声,看样子曹植想利用杨添已投降汉军来打击曹丕的打算是不可能实现了,但杨训还是有一点不甘心,又问道:“那赵亭呢,他现在在哪里?”

  张驴儿摇了摇头,“我不知,估计已被处决了。”

  “好吧!”

  杨训起身道:“我就住在黄河酒馆对面的旅舍中,若有什么情况,你可及时向我汇报。”

  说完,他转身扬长而去,张驴儿望着他背影走远,不由狠狠‘呸!’了一声,“什么玩意儿?”

  他想了想,也不急着回骡马店,而是离开南市,去了另一家酒馆

  在南市大门外有一家‘三辅酒馆’,据说这家酒馆是一名关中商人所开,但实际上它是汉军情报机构设在南市的一个分支点,关喜手下的得力干将张继快步走进酒馆,直接上了二楼,走进了一间雅室。

  雅室内,张驴儿正在喝茶,见张继进来,他连忙起身行礼,“参见张将军!”

  张驴儿的身份很特殊,一方面,他是董昭安插在成都的一根眼线,专门监督成都情报站的领,而另一方面,在赵亭被抓后不久,他也被汉军盯上,最终成为汉军的眼线,负责监视杨添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他就是曹军情报站中的双面间谍。

  张继摆摆手笑道:“请坐吧!”

  张驴儿坐下,有些不安道:“今天中午,也就是刚才,曹植派人来找我了。”

  张继顿时有了兴趣,坐下问道:“是什么人,找你做什么?”

  “来人名叫杨训,自称是杨太尉之侄,又是曹植的幕僚,他是来调查杨添是否已投降汉军。”

  ‘杨训?’张继默念两遍这个名字,又问道:“那你是怎么回答?”

  “小人就是按照上次将军教我的话,回答了杨训,看样子,他是相信了,他现在就住在黄河酒馆对面的旅舍内,让我有事情就去找他。”

  张继想了想笑道:“你也不用给他说得太多,言多必失,反而会让他生出疑心,也不要再理睬他,他若再来找你,你就是杨添会怀疑你,不用再和他说什么了。”

  “小人明白了!”

  张继觉得此事颇为重要,他也要急着回去汇报,便起身道:“我先回去了,若还有什么事,可直接给掌柜留言。”

  张驴儿也起身告辞,返回骡马店,张继则匆匆赶回司隶衙门,向关喜汇报这个重要的情报

  关喜在汉国府内一路疾走,不多时便来到了汉王官房前,她是为了杨训之事来向汉王汇报,虽然她的上司是庞统,应该先向庞统汇报,但此时庞统不在成都,三天前去了襄阳,关喜只能直接向汉王汇报紧急之事。

  走到汉王官房前,关喜向侍卫抱拳道:“请替我转告殿下,我有重要之事汇报。”

  关喜是汉国唯一的女高官,侍卫们都认识她,当值侍卫笑道:“关将军稍候,我这就去禀报。”

  侍卫进了官房,片刻出来道:“殿下请将军进去。”

  关喜身着武将军服,显得她相貌俊朗,更加英姿焕,她整理一下衣装,快步走进了官房,刘璟正在处理政务,见她进来,便放下笔笑道:“听说关将军后天就要出嫁了,怎么还有时间忙碌公务?”

  关喜和刘敏早已经定下婚期,就在后天成婚,她脸一红,上前施一礼道:“关喜不敢因私废公!”

  “你不敢因私废公,可我怎么向刘鸿胪交代?”刘璟笑眯眯反问道。

  “卑职和他已经说好,成婚归成婚,但他须支持我继续担任公职,我们已经达成共识。”

  刘璟点点头,他理解关喜对事业的执着,便不再劝她,关喜毕竟是女人,她和刘敏成婚之事,他让王妃陶湛来安排,刘璟又问道:“关将军有什么急事吗?”

  “是这样,杨太尉之侄杨训昨天来到成都”

  关喜便将生的事情详详细细告诉了刘璟,刘璟眉头微皱,他是何等高明的眼光,一下子便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曹植怀疑杨添的忠诚,而是太尉杨彪替曹植出头,杨彪之子杨修是曹植心腹不假,但这么多年来,杨彪从未和曹植有什么瓜葛,而这一次杨彪居然让侄子杨训出面,而杨训还拥有董昭给的高等身份号牌,这就很明显了,杨彪开始介入了曹氏兄弟的继位之争。

  杨彪是何许人,他和司空崔林一起是名门士族的代表,如果杨彪介入曹氏兄弟争位,一定不会是以个人身份,杨彪已年近七旬,这种争位对他个人已没有什么意义,应该是士族势力介入曹氏之争,而且士族势力是支持曹植。

  想到这,刘璟便道:“可以派人监视杨训,但不要惊动他,只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便可。”

TOP

0
  第796章 明暗两使

  黄昏时分,刘璟乘马车离开了官衙,返回自己的府中,宽大的马车在大街上辚辚而行,数百名骑兵护卫左右,马车内,刘璟正闭目思考今天的现,以杨彪为的士族竟然介入了丕植之争,无论如何,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他刘璟,都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年以来,刘璟便一直将争取北方士族的支持作为他的重要战略加以实施,不惜将大量官职通过公开举士的方式让给了北方士族子弟,他的这项战略也获得了成功。

  但以杨彪为的士族转而支持曹植,这无疑就是在他刘璟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路,或许北方士族认为,曹刘之争会延续数十年,所以他们须在长远打算的同时,也要考虑眼前利益,曹植无疑是顾全眼前利益的最好选择。

  说得直率一点,这其实就是一种两面三刀的做法,在敌对两方都进行押注,这种做法当然令刘璟恼火,他有一种遭到背叛的感受,刘璟眯起了眼睛,有时候他付出得太多,对方反而不会珍惜。

  这时,马车忽然减,他听见车外有人在说,“在下弘农杨训,奉家主之令求见汉王殿下。”

  ‘杨训?’刘璟透过薄薄的车帘,看到了这个杨训,是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模样看起来挺精明,侍卫长李青上前禀报道:“弘农杨训奉家主之令求见殿下。”

  弘农杨氏的家主就是杨彪,奉家主之令求见,也就是说他应该带有杨彪的信件,刘璟点点头,“带他回府!”

  马车继续启动,带着杨训向汉王府驶去

  刘璟换了一身衣服,来到了贵客堂,此时杨训在客堂中有些坐立不安,毕竟他要面对汉王,他深知这次会面关系到杨家未来的地位,他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这时,堂下传来脚步声,旁边侍卫提醒道:“汉王殿下到!”

  杨训慌忙起身,只见一名身材魁梧的年轻文士不慌不忙走来,杨训稍稍一愣,他没有见过刘璟,在印象中,刘璟应该是金盔金甲,霸气十足的大将才对,不料却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士子。

  但一瞬间杨训便反应过来,现在是在家中,刘璟当然不会身着盔甲,他上前深施一礼,“杨训参见汉王殿下!”

  刘璟微微一笑,“原来是弘农杨少林,久仰了!”

  杨训心中顿时一阵激动,汉王竟然知道他是弘农名士,而不再说他是杨太尉之侄,这让他的虚荣心大大满足,他又连忙取出杨彪的信,双手呈给刘璟,“这是我家主给殿下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刘璟接过信,一摆手道:“杨先生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刘璟却不急着看信,而是笑着问杨训道:“听说杨先生得崔琰举荐,准备在下月入仕为官,不知将官居何职?”

  杨训心中一跳,汉王居然连这件事都知道,他的情报是何等厉害,他有些难为情道:“估计是不入流的小官罢了,让汉王殿下见笑,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任命。”

  刘璟略作试探,便知道杨训此来确实和曹植无关,他自称的曹植幕僚不过是一面之辞罢了。

  刘璟拆开杨彪之信,他仔细看了一遍,果然如他所料,杨彪在信中希望他能支持曹植继承世子之位,使北方能重振士族儒家,恢复朝纲。

  刘璟心中一阵冷笑,这个杨彪当真是老糊涂了,曹植若恢复大汉朝纲,重尊刘协为帝,那他刘璟算什么,难道让他刘璟也尊奉刘协为帝吗?

  在核心利益面前,杨彪居然要求自己让步,以杨彪数十年的官场经验,这不会是他的愚蠢思虑,只能说,这些名门士族的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瞧不起自己。

  刘璟心中恼火,但脸上却不露声色,微微笑道:“杨太尉居然亲自写信给我,由此可见他对我刘璟的信任,请杨先生放心,我会充分考虑他的意见,尽量不让杨先生白跑一趟。”

  刘璟举起手中之信,“也不会让他白写这封信。”

  杨训大喜,他没想到刘璟态度竟是如此和蔼可亲,和传闻中的冷酷无情大相径庭,他起身深施一礼道:“殿下的仁德,微臣感激不尽!”

  刘璟命人送走了杨训,他负手沉吟片刻,对旁边侍卫道:“去把林进找来见我!”

  十天后,曹操派出的使者董昭抵达了成都,董昭为人正派却又善于变通,谋略过人,曾是袁绍帐下著名谋士,后来为曹操出谋划策,在郭嘉去世,贾诩背曹,二荀离去后,董昭和毛玠、刘晔、陈群、辛毗、贾逵等人一起成为了曹操所信赖的第二代谋士。

  董昭现任魏国御史大夫,掌握魏国监察大权,同时也负责对外情报汇总,他是曹植的坚定支持者,在曹植和曹丕争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次董昭出使汉国主要是来修补两国间因濡须口水战而造成的关系紧张,根本目的是来阻止汉军即将动的合肥战役,目前汉军屯重兵于皖县,又在合肥眼皮底下的巢湖内扎下水寨,攻打合肥的野心已昭然于天下。

  合肥虽有张辽据五万重兵防御,但曹操还是十分担心合肥失守,他很清楚,在军事上曹军已处于劣势,如果汉军倾力攻打合肥,张辽未必能守住,曹操便想在政治层面上阻止合肥战役,曹植便举荐董昭为使者,出使成都。

  陪同董昭前来成都汉军高官正是谋主贾诩,贾诩主管关陇军政,他正好也要来成都向刘璟述职,便和董昭一同前来。

  此时他们离成都只有数里,已经可以清晰看见高大的城墙和城楼,官道两边的屋舍增多,酒肆、茶铺、旅舍等等随处可见,行人不绝,官道上变得热闹起来。

  董昭年近六十,年轻时是美男子,如今年迈,依旧容貌清秀,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说话也轻言细语,容易令人对他心生好感,很难把他和需要雷厉风行才能掌控的监察大权联系起来。

  “贾公,我在二十岁时来巴蜀游学,那时在成都住过一段时间,这一晃就快四十年了,感觉成都还是和我记忆中的模样差不多啊!”

  贾诩微微笑道:“成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百年来也没有什么大规模战役,自然是保持原貌,不过五年前,城墙又重新加固整修,当然,这些细节公仁肯定记不得了。”

  “是啊!毕竟四十年了,记忆都已模糊,记不清楚了。”

  董昭话题一转,又试探着问道:“贾公觉得汉王殿下会考虑魏公的建议吗?”

  “这个坦率地说,我确实无法回答。”

  贾诩淡淡地笑了笑道:“其实我个人认为,曹丞相根本就不该和我们商议这种事,合肥打与不打,关系上国战略,不是一两次谈判就能改变,而且公仁不觉得来成都谈判,有一点与虎谋皮的感觉吗?”

  董昭有些尴尬,苦笑道:“或许魏公有他的想法,这不是我们做臣子该考虑之事,我只要尽力而为,完成此次出使。”

  “非也!”

  贾诩缓缓摇头,“上虑不周,下臣当谏之,无论奉孝、公达、文若,还是程仲德,都会力陈己见,务必使决策做到周全、尽善,而绝不会上决之,下从之,公仁,这可不是为谋臣之道啊!”

  董昭默默点头,心中有羞愧之意,他叹息一声说:“贾公说得对,我们这些新谋臣比起老一代谋主,还是差得远,贾公金玉之言,董昭受教了。”

  这时,一队骑兵从对面快奔来,为之人是平章尚书司马懿,他奉刘璟之命前来迎接董昭和贾诩,尘土飞扬,骑兵奔至眼前,司马懿抱拳对贾诩笑道:“军师辛苦了!”

  贾诩点点头,笑着向董昭介绍道:“公仁应该认识仲达,现在仲达是汉国五相之一,主管军政和对外,这次公仁出使汉国,会免不了和仲达打交道。”

  董昭当然认识司马懿,他和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关系极好,司马懿少年时代还向董昭请教过学问,董昭微微一笑,“仲达,我们很久没见了。”

  “参见董公!”

  司马懿上前施礼又道:“我奉汉王殿下之令特来迎接董公,欢迎董公出使蜀中。”

  “汉王殿下太客气了。”

  司马懿调转马头,笑道:“董公请进城吧!”

  “请!”

  一行人加快马,向成都城内疾驶而去。

  司马懿将董昭安排在贵宾馆,他则和贾诩一起赶去刘璟的官房。

  官房内,刘璟正负手站在一座巨大的沙盘前,沙盘长五丈,宽三丈,将整个议事堂都占满了,这个整个汉国的疆域沙盘图,不过在右下角多了一片庐江郡沙盘图,其中就包括了合肥,刘璟就站在合肥沙盘前久久不语。

  在两年多以前,他命甘宁率水军配合江东军作战,一举夺下合肥,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便决心夺取合肥,开辟除关中、南阳之外的第三战场,目标直指徐州和豫州东部,而且夺取合肥也能南控江东,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一旦夺取合肥,他就完全取得了战略主动。

  正因为战略意义重大,刘璟才不想轻举妄动,不战则已,一战必将惊天动地,但刘璟决心已下,合肥之战,一定要打。

  这时,侍卫在门口禀报道:“启禀殿下,司马尚书和贾军师求见!”

TOP

0
  第797章 人情薄面

  刘璟转身令道:“请他们二位进来!”

  片刻,贾诩和司马懿快步走进了议事堂,贾诩上前躬身施礼,“微臣参见殿下!”

  刘璟连忙上前扶住贾诩,见他比上次关中战役时更加瘦小,便知他辛劳,再加上他七十高龄,这让刘璟心中十分过意不去,叹息一声说:“军师以后好好在家休养吧!”

  贾诩笑了笑道:“感谢殿下厚爱,关中战略是我十几年的梦想,稳固关中后我就不再管了。”

  刘璟点了点头,又问司马懿道:“司马尚书,曹操使者安排好了吗?”

  “回禀殿下,微臣将他安排在贵宾馆。”

  贾诩在一旁笑道:“董昭这次前来,图谋不小,殿下可知道他的来意?”

  “如果我没有猜错,董昭应该是为合肥战役而来吧!”

  贾诩一怔,但他心念一转,立刻反应过来,汉军在皖县和巢湖屯兵,又大规模调拨粮食物资,曹操焉能不知,刘璟意料到董昭来意,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刘璟却摇了摇头,“事情不是军师想的那样,是另有缘故,董昭只是明使,暗使在十天前已先到了。”

  贾诩心中困惑了,这是怎么回事,曹操还派了明暗两个使者么?他着实有点想不通,但贾诩城府很深,他却不急着问,而是耐心地等待刘璟告诉自己,刘璟又淡淡道:“董昭此来,表面上是为合肥战役,但背后却是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争,军师可知董昭是谁的人吗?”

  贾诩点点头,“微臣知道他是曹植的心腹。”

  “确实如此,早在十天前,杨彪的侄子杨训便抵达了成都,交给我一封杨彪的亲笔信,军师请稍候。”

  刘璟回官房去取那封信,贾诩趁这个间歇,问司马懿道:“仲达,殿下到底要不要攻打合肥?”

  贾诩苦笑一声说:“我听徐元直的意思,殿下似乎更看重迁都,稳住长安后,再考虑东南。”

  贾诩心中略有所悟,他已隐隐猜到刘璟的用意了,这时,刘璟快步走回议事堂,将杨彪的信递给贾诩,“就是这封信,军师请看一看吧!”

  贾诩接过信轴,只见信轴套上写着,‘大汉太尉杨彪恭启汉王殿下’,贾诩心中暗忖,这个杨彪沉寂多年,莫非又要活跃起来了吗?

  他展开信轴,略略看了一遍,心中愈加惊讶,原来这个杨彪已经决定支持曹植,竟以太尉的名义恳求汉王也支持曹植为嗣,贾诩不由冷笑道:“这个杨彪晚节不保,还要让殿下为他做陪嫁,打的好主意啊!”

  刘璟接过信道:“我从邺都得到情报,近来崔琰常去杨彪府上,而其族弟司空崔林则开文学宴,遍请邺都文学名士,军师说这是怎么回事?”

  贾诩心中的几个疑问豁然贯通,他微微笑道:“殿下是指北方士族开始转而支持曹植,董昭出使,就是为曹植造势。”

  “一点没错,恐怕这也是曹操的真正意图,合肥大战已如箭在弦上,岂是一次出使就能放弃?曹操怎么会不明白这一点,但他还是接受曹植的举荐,令董昭出使成都,力阻合肥战役,看来,曹操踌躇多年,最终还是想立曹植为嗣啊!”

  刘璟说到这,意味深长地望向贾诩,他知道贾诩对这件事有言权,他想听听贾诩的意见,贾诩也明白刘璟的暗示,他沉吟片刻道:“殿下说得没错,早立世子的呼声已喊了十几年,曹丕为嫡长,为人精明能干,这些年先后出任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渐渐掌管了政务大权,无论从法理还是曹魏权力延续的现实,都应该立曹丕为世子,但至今曹操却始终犹豫不决,恰恰说明了他心中其实并不想立曹丕为嗣,而是偏向于曹植”

  刘璟笑着插口说:“做父母的一般都偏爱幼子,莫非曹操也和袁本初一样?”

  “非也!”

  贾诩摇头道:“曹植并非幼子,曹操最疼爱之子也不是他,而是曹冲,若以偏爱论,应该立曹冲为嗣才对,可见偏爱论并不成立,曹操乃雄才大略之人,岂能效愚夫之态,以偏爱立世子?”

  “那究竟是为何原因呢?”一旁的司马懿也忍不住问道。

  贾诩笑了笑,不慌不忙道:“有人说曹子建才华横溢,文学冠绝天下,当为天下之主,也有人说,曹操常赞子建有雄才大略,最酷似自己,立曹子建为嗣可继承父业,但微臣认为,曹操欲立曹植为嗣的根本原因,却出在殿下身上。”

  “因为我?”刘璟愕然。

  贾诩点了点头,“正是因为殿下的日益强大,令曹操忧心忡忡,为曹氏家族的延续担忧,微臣还记得,曹操晋封魏公后,殿下两次警告曹操悬崖勒马,不要再迈出最危险一步,结果如何呢?微臣看得很清楚,自汝南殿下和曹操一会后,曹操便撤了九锡之礼,而最近一年,要求曹操晋封魏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曹操却不为所动,由此可见殿下的警告有了效果,正是为了家族长远考虑,曹操才考虑选择曹植为世子。”

  司马懿在一旁道:“我当年和曹植多有接触,我现曹植重儒尊士,如果曹植为嗣,恐怕曹操二十年的心血都要白费了。”

  贾诩叹息一声说:“确实如此,曹植重儒家,敬士族,主张尊礼,将来他若为丞相,恐怕会尊立汉帝,而汉帝刘协虽然最恨曹操,却最惧殿下,一旦汉帝重登九五之尊,恐怕损失最大的并非曹氏,而是我们。”

  刘璟负手在大堂内来回踱步,贾诩思路清晰,能看透事情本质,他所陈述的理由正是自己这段时间的所思所虑,而且贾诩还一针见血指出,曹植上位,最大损失者并非曹氏,而是他刘璟,刘璟忧虑地望着屋顶,半晌道:“军师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极力阻止曹植登位,转而支持曹丕为世子?”

  “不!”

  贾诩轻轻摇头,笑道:“我们的最好选择并非曹丕,而是把水搅浑,让曹操迟迟定不下世子,这才是对我们最有利。”

  刘璟心有所触,不愧是贾诩,果然是高明之见,他一笑,岔开了话题,“军师给我说一说关中情况吧!现在长安怎么样了。”

  董昭带着随从住在贵宾馆,宅院清雅舒适,馆丞服侍周到,使董昭很快便消除了旅途的疲乏,不过也有令他不爽之处,那就是汉军对他的护卫太严,足有两千多士兵守卫在贵宾馆四周,使他多多少少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

  傍晚,董昭睡了一觉醒来,只觉神清气爽,精神格外饱满,反正今天也没有什么事,明天汉王才会接见他,董昭便想去逛一逛成都,看能否找回他四十年前的感觉,这时,一名随从快步走到门口,行一礼道:“启禀使君,有人送来这个。”

  他呈上一张纸条,董昭接过纸条看了看,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百花酒馆海棠室候公一见。’

  董昭微微一怔,问随从道:“是谁给的纸条?”

  “卑职也不知,刚才卑职从外面回来,快到门口时,一个小孩将这张纸条给了我。”

  董昭略一思索,便有些明白过来,应该是汉军对贵宾馆看守太严,来人不方便求见,很有可能是杨添,想到这他又吩咐道:“去打听一下,百花酒馆在哪里?”

  “卑职知道,出大门向南走一里便可看到,是一座很不错的酒馆。”

  董昭决定还是去会一会这个神秘之人,他立刻换了一身衣服,带了一名随从,就像散步一般,出了大门,不慌不忙向南而去

  不多时,董昭来到了百花酒馆,初听此名,还以为是一家青楼,但实际上它是成都有名的酒馆之一,占地四亩,由两座红色的三层小楼组成,此时正是黄昏时分,生意十分兴隆。

  董昭走到门口,立刻有酒保迎上来,满脸堆笑道:“客人是来用餐吗?”

  董昭点点头,“海棠室,事先已有约定。”

  酒保连忙道:“客人请随我来!”

  他们走进后一座酒楼,直接上了三楼,这里有十几间雅室,最里面一间便是海棠室,董昭推门走进房间,只见房间里有一人在等候,四十岁左右,长得清瘦白皙,身着青袍,头裹平巾,衣着十分简朴,董昭一眼便认出来,原来是杨训,他不由哑然失笑,“我说是谁,原来是杨使君,让我猜了半天。”

  董昭和杨训很熟,杨训在离开长安时,还特地和董昭见了一面,得到一面高等级的腰牌,杨训躬身行礼笑道:“汉军看守贵宾馆太严密,只好请董公出来会面,失礼之处,请董公多多谅解。”

  “无妨,还是小心一点好。”

  董昭欣然坐了下来,杨训在他对面坐下,提起酒壶给他面前的耳杯斟满一杯酒,笑道:“我已在成都等了十天,今天终于将董公等来了。”

  董昭端起耳杯喝了一口酒,笑眯眯道:“杨使君此行,应该有收获吧!”

  杨训点点头,把令牌放在桌上,推给了董昭,笑着答道:“该查的查清了,汉王殿下也拜访了,现在向董公交令。”

  “杨添之事查清了,怎么说?”董昭急问道。

  杨训冷笑一声说:“杨添虽然没有投降汉军,但此人有私心,而且胆大妄为,竟敢编造假情报哄骗魏公。”

  董昭吃了一惊,“此话从何说起?”董昭当然很紧张,他名义上是杨添的上司,假如杨添编造假情报,他董昭也会受到牵连,还有牵涉到曹丕,魏公岂能饶他,他心中顿时急了起来。

  杨训便将他和张驴儿会面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道:“事后下官也特地调查过林进此人,现他确实和杨添有交往,但也是这两天才略略密切起来,之前只是泛泛之交,所以一个多月前,他无论如何不会出卖平章台的机密,那份议事录一定为假。”

  董昭沉吟良久道:“这件事事关重大,牵涉人众多,最好还是和杨添本人确认一下,杨使君不要轻易下结论。”

  言外之意,那份议事录是真是假,要问问本人,当然,问杨添本人的结果肯定是真,董昭其实是在含蓄地提醒杨训,做事可以较真,但做人需要三思。

TOP

0
  第798章 配合演戏

  杨训也是一个精明之人,他听出了董昭语气中的不满,略一沉吟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心中也有些不快,既然董昭是曹植心腹,在打击曹丕的机会面前,就应该态度积极,而不应这么态度暧昧,一心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

  杨训的语气也冷了下来,淡淡道:“下官的职责是把事情弄清楚,然后据实上报,至于上位者最终怎么决策,就与下官无关了。”

  董昭凝视杨训片刻,问道:“杨使君可是在对我不满?”

  “下官不敢对董大夫不满,只是据实回答。”

  董昭摇了摇头,“问题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自己正确?无非是张驴儿的一面之词罢了,若魏公问起,这个张驴儿有没有被杨添收买,你又该怎么回答?”

  杨训张口刚要说话,董昭却摆摆手打断了他,“我知道你想说,张驴儿是我安插的探子,怎么会有假?可事实上,张驴儿从未向我汇报过杨添的上述事情,他却对你合盘托出,这里面本身就有点不合常理,坦率地说,我对赵亭被抓一事还是有些疑问,这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张驴儿没有及时向我汇报?他又在这件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所以杨使君口口声声拿张驴儿说事,我是有点不太赞成。”

  杨训半晌说不出一句话,虽然他为人精明,但论官场经验,他比董昭差得太远,董昭不仅为官多年,而且还是重量级的谋士,要比杨训看得深看得透,他几句话便将杨训说得哑口无言,杨训半晌才叹了口气道:“那请董公教我,我该怎么向植公子禀报?”

  董昭微微一笑道:“我不是说杨使君的调查没有用,只是说调查还不全面,杨使君不妨再和杨添谈一谈,让杨添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报告不是编造,这样便可以据实向上禀报了。”

  杨训默默点头,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考虑问题太简单了,他心中羞愧,起身向董昭行一礼,“多谢董公指点,我知道该怎么办,先告辞!”

  董昭却笑着叫住他,“杨使君不妨再陪我喝两杯,给我说一说你去见汉王的经过,说实话,我对这方面更感兴趣。”

  入夜,杨训又一次来到了南市,此时南市各家店铺都已打烊,但不少店铺内依旧亮着灯,伙计们忙碌地收拾货物,掌管则在盘算一天的收入,杨添来到了骡马铺,骡马铺前已空空荡荡,大门外只有一名伙计在清扫地面,杨训上前笑道:“打扰一下,我想找你们掌柜,烦请替我通报。”

  伙计看了他一眼,摇摇头道:“小店已关门,客人请明天再来吧!”

  “我不是来谈生意,我从邺都来,和你们杨掌柜是老朋友。”

  这名伙计身体微微一怔,他又仔细打量一下杨训,便道:“请稍候!”他放下扫帚便匆匆走回店铺,不多时,掌柜杨添快步走出店铺,他一眼认出了杨训,心中暗喜,此人果然又来了,他装作满脸惊讶道:“原来是兄长,几时来了成都,我竟不知?”

  杨训心中极为反感这个假冒族人,他耐住性子淡淡道:“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们换个地方说话。”

  “是我失礼了,兄长快请进。”

  杨训也不客气,跟着他走进了骡马店,一直来到后院的一间屋子前,杨添一摆手,“这里是我的房间,兄长请吧!”

  杨训走进房间,房间不大,灯火明亮,摆满了各种物品,靠墙边的床榻上还躺着一名衣衫不整的年轻女人,身上只穿一件亵衣,双肩和大半个胸脯裸露在外,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使杨训眉头不由一皱。

  女人见进来了陌生人,连忙坐起身,手忙脚乱地要穿衣服,杨添冲她恶狠狠吼道:“滚出去!”

  年轻女人吓得抱着外裳跑出去了,杨添尴尬地笑着解释道:“只是一个妓女,请兄长不要见怪,请坐!”

  杨训强忍不快坐了下来,他又取出董昭还给他的令牌,放在桌上,“你应该认识这个吧!”

  杨添注视金牌半响,笑了起来,“原来兄长是为公事而来,失敬了,却不知兄长几时加入了御史台?”

  杨训不睬他,杨添也坐了下来,收起笑容肃然道:“既然为公事,兄长请说吧!”

  杨训取出平章台议事录的副本,递给杨添,“这份报告事关重大,但有人质疑这份报告有假,魏国便责令董大夫调查清楚此事,我是奉董大夫的委托,前来询问此事。”

  “有假?”

  杨添冷笑一声,“这明明是汉王返回成都次日的平章台议事记录,是谁说这份报告有假?”

  “能在魏公面前指出这份报告有假的人,自然身份非同寻常,我还是劝你认真对待此事,莫要掉以轻心,毁了仕途。”

  “那让我怎么证明?”杨添语气中也有了怒气。

  “很简单,只有你带我去见一见泄露这份报告之人便可。”

  杨添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眼中怒气炽盛,杨训见他已动摇,又趁热打铁道:“此事事关重大,惊动了魏公,杨中丞还是要慎重对待。”

  “好吧!”

  杨添一咬牙,起身道:“我这就带你去见他。”

  林进的府宅离南市不远,从南市东门出去,走一里路便到,林进目前依旧是独居,没有娶妻,府宅也不大,占地只有两亩,只住着他和几个仆妇,听说杨添到来,林进亲自迎出府门,拱手笑道:“这么晚,杨掌柜还上门,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杨添指着身后的杨训,目视林进道:“这是我族兄,久闻林贤弟大名,特地前来拜访,打扰贤弟了。”

  林进会意,笑眯眯和杨训见礼,又热情地将他们二人请入府内,杨训看得出林进在杨添面前颇有几分讪媚之态,心中不由暗忖,“莫非这个堂堂的汉王幕僚,真被杨添买通了吗?”

  三人走进书房坐下,杨添取出一包黄金放在桌上,推给了林进,“这是上次平章台议事录的报酬,黄金三百两,请贤弟笑纳。”

  林进犹豫一下,迅瞥了一眼杨训,杨添笑道:“贤弟不必见外,我族兄也是自己人,在御史台的资历还比我高几分,有什么话,我们就直说,这几天汉王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林进这才收下了黄金,笑道:“今天你们董昭到来,贾军师也随同前来,汉王殿下和贾军师以及司马军师在议事堂商量了一个下午,我听说贾军师可能要退仕了。”

  “这个消息可靠吗?”杨添急忙问道。

  “应该可靠吧!毕竟贾军师年过七旬了,汉王不止一次说,让贾军师休息,但又离不开他,不过就算贾军师退仕,但还是会参与重大军机决策,只是不管日常事务,听说可能是由法正和庞统两人继任贾军师之职。”

  这时,杨训亲眼看见林进收下黄金,心中已经相信林进确实被收买了,不管是以前被收买,还是刚刚才被收买,他都不能再说杨添编造假报告了,他心中暗骂张驴儿误导自己,只得勉强笑着插口道:“关于合肥之战,汉王有什么决定吗?”

  林进摇了摇头,“他们今天应该商议了,不过没有书面记录,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平章台五名尚书,有四人反对今年动合肥战役。”

  “这是为何?”

  “因为汉国年年征战,民众和士卒都疲惫之极,国力消耗也到了极限,汉国朝野上下都强烈呼吁停止兵戈,修养生息,这就是汉王愿意和曹操签订五年停战协议的真正原因,虽然停战协议已被撕毁,但汉国国力疲惫的事实却没有改变。”

  杨训点了点头,“这样说起来,合肥之战今年未必打得起来。”

  “应该是吧!”

  说到这,林进又从一只盒子里取出一份情报递给杨添,“这是杨兄上次要的木牛制造图样,请过目。”

  杨添打开图样看了看,不由大喜,拱手道:“多谢林贤弟了。”

  他起身对杨训道:“天色已晚,我们不再打扰林先生休息了,告辞吧!”

  杨训点点头,和杨添告辞而去,离开了林进府邸,杨添这才冷冷对他道:“这下你相信了吧!”

  杨训沉思片刻说:“你把木牛图给我吧!我回去可以做一个证据,替你洗刷嫌疑。”

  杨添笑了起来,“原件不能给你,我会给你一份副本,我自己也要交差。”

  林进一直目送他们二人离去,这才回到书房,提笔给刘璟写一封信,事实上,这是刘璟的刻意安排,一定要将杨添这颗重要的棋子用起来,让他在丕植之争中挥重大作用。

  木牛之图虽然曾经是汉军最高机密,但随着木牛开始大规模推向民用,很容易搞到一辆样车,只要凭样车,一个高明的工匠也能轻易复制出来,这就意味着木牛制造已经解密,交州诸葛亮就已复制出来,杨添拿到制造图纸,看似得到重大机密,实际上意义不大。

  林进写了一份简单的情况说明,放进信封里,找来一名心腹家人,把信给他嘱咐道:“你去汉王府,让侍卫将这封信呈给汉王殿下,告诉侍卫,汉王殿下就在等这封信。”

  “小人明白了,公子放心吧!”

  心腹家人接过信匆匆离去,林进想了想,明天还要去找一趟关喜,把这件事告诉她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0-1 02:26